1.商品采购:商品采购中最重要的是商品的相对标准化。如何使用户每次收到的商品质量相对一致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用户每次收到不同品种、不同尺寸的草莓,用户会离你越来越远。如果标准化,则需要专业人才和相对有保障的供应。
2.商品质量检验:新鲜食品具有保质期短、外观不同的特点,因此质量检验也是关键因素之一。入库时,必须有质量检验步骤,根据质量检验结果对商品进行分类,并进行不同的销售处理。如何开生鲜电商。
3.仓库管理:新鲜食品无疑需要冷藏,但如何保证仓库的保鲜时间是一个大问题。例如,叶菜的保鲜方法可能与其他商品大不相同。
4.物流管理:生鲜食品对物流的要求不仅仅是冷链,冷链就够麻烦了。中国没有成熟的冷链系统。还有就是在冷链的前提下保证交货速度,对成本和管理的要求都很高。
5.市场:我觉得这个特点不是特别多,可能是女性用户多。
生鲜电子商务似乎无法摆脱巨额亏损甚至破产的泥潭。生鲜融资未能顺利完成。优鲜员工的日常反应是,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,公司调整了业务和组织结构,部分员工离职。为了**限度地保护员工的权益,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。不影响智能市场、零售云等业务。由于其自身的属性,原有的蔬菜市场模式当然存在层层传导损失的问题,但在终端上,供应商可以根据情况定价和推广新鲜食品,新鲜电子商务可能没有这种灵活性。
面对巨大的产出,电子商务只能提高一小部分交易效率。垂直生鲜电商平台自然不如综合电商平台,议价能力远低于大型超市稳定订单。与普通电商不同,生鲜电商更注重新鲜和牢度。要实现这两个目标,很难减少仓储、运营、物流、质量控制、技术投资等环节。必要的费用。与传统零售相比,生鲜电商是新手,供应链基础不如前者,人才储备不如前者成熟。更重要的是,生鲜电商有自己的互联网基因,容易离开,不做生意。
2000年,整个传统生鲜行业市场规模近5万亿,以蔬菜、水果、肉、家禽、鸡蛋、水产品为四大类,销售额占15%、30%、24%和19%。在这个5万亿的生鲜产业市场,90%以上的销售额仍在农贸市场、超市等传统线下渠道销售,线上电商渠道只占不到10%;同期,中国电子商务总渗透率约为20%,美容化妆品和3C电子商务渗透率超过35%。新鲜电子商务确实有很大的增长空间,但它是否能占据空间仍然需要回归商业本质,客户是否需求,供应是否能跟上,供需关联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。目前,生鲜电子商务需要找到一种稳定盈利的商业模式,而不是资本输血。生鲜电商发展如何发展。